冰箱结冰这样清理,真的会爆炸!快转给家人……
相信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冰箱爆炸情况,打开冰箱门准备放吃的结冰,结果发现,样清冰箱里的快转宝贵空间已经被巨大的冰霜“蚕食”了。

这些冰霜往往紧紧地贴在冰箱壁上。为了对付这些“顽固冰块”,结冰只好拿起刀(或者是样清其他锋利的东西),插进大冰块和冰箱的快转缝隙中不停地凿,试图把冰块给撬下来。冰箱爆炸
注意!结冰这种给冰箱除冰的样清方式可能会让冰箱发生爆炸。
冰箱里的快转冰霜是可以预防的
冰箱里的冰霜主要有两个来源:第一个来源是外部空气,如果我们长时间打开冰箱的冰箱爆炸门,或者冰箱门的结冰密封橡胶老化了、有裂缝,样清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就有机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冰箱中。在冷冻室里,水蒸气可能会直接就凝华成小冰晶了。
可以检查一下冰箱门关起来的时候,密封橡胶和冰箱箱体之间是不是有空隙。如果有,可以按照冰箱型号单独购买密封圈,这些密封圈的价格并不贵,却可以解决大问题。

冰霜的另一个来源是我们放进冰箱的物品释放的水蒸气。
在冰箱的冷藏室后面一般会有一个排水孔,当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之后,可以通过这个排水孔流走。
如果这里有大量的水聚集,可能意味着排水孔堵塞了,可以试着用热水疏通一下,或者用专门的软头刷疏通一下(有些冰箱在买来的时候就附赠疏通工具)。

假如冰箱里已经有大量的冰霜,那就需要手动除冰了。除冰的时候要注意,千万不要用金属刀具去敲冰块,也不要用刀去凿冰块和冰箱壁之间的缝隙。这样的暴力除冰有可能会损坏冰箱壁后面的制冷剂管道,造成制冷剂泄漏。
现在很多冰箱里使用的制冷剂是易燃物质,比如常见的R600a。可以看一下自己家的冰箱背面,上面都会标注制冷剂的类型。
R600a的另一个名称是异丁烷,是一种易燃气体(在施加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是液体),有些卡磁炉气罐里就有这种物质。
当这些易燃气体泄漏到空气中,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有可能引发爆炸。
如何正确除冰?
冰箱厂商们其实也有手动除冰霜相关的办法,这些方法主要就是断开电源,打开冰箱门,让冰块自行融化。
当然,如果想要加速这个过程,只要在冰箱里放上一两壶热水就行了。虽然这样的除冰效率不如“暴力除冰”那样快,但却更安全稳妥。

不过在除冰之前,建议先把冰箱里的食物清一清,毕竟在整个除冰的过程中冰箱就不能制冷了。
(责任编辑:焦点)
-
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呈现出行总量大、热点多、拥堵缓行路段多点分布的特点。高速公路主要通道、城市周边及通往热门景区公路的局部路段流量激增。长距离出行,新能源车充电补能需求高,服务区充电服务保障压力较大。交通 ...[详细]
-
记者今晚获悉,10月4日20时起,广东湛江全市各区台风红色预警生效,意味着湛江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,预计12小时内将受其影响,风力达12级以上。建议人员尽可能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,注意防御。当台风中心经 ...[详细]
-
折射欣欣向荣的假日旅游市场,见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追着月亮的旅行(文化中国行)
原标题:折射欣欣向荣的假日旅游市场,见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追着月亮的旅行文化中国行)) ...[详细]
-
记者今晚获悉,10月4日20时起,广东湛江全市各区台风红色预警生效,意味着湛江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,预计12小时内将受其影响,风力达12级以上。建议人员尽可能留在防风安全的地方,注意防御。当台风中心经 ...[详细]
-
*此图由AI生成作者| 史大郎&猫哥来源| 是史大郎&大猫财经Pro王健林也被限制高消费了。而这个案子的金额是多少呢?1.86亿。被追债的,除了王健林,还有万达集团、万达地产、武汉万达 ...[详细]
-
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10月05日05时01分在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北纬23.77度,东经100.48度)发生4.1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 ...[详细]
-
近日,中交二航局安溪国道G358线项目顺利完成铁观音隧道交工验收及核验工作,隧道主体工程全面完成。据悉,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安溪国道G358线第Ⅴ标段项目主线全长5.228公里,全线设有桥梁大桥2座、隧 ...[详细]
-
以媒发现:以色列暗杀目标之一、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·哈亚在多哈遇袭后首次露面
[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姜蔼玲]《以色列时报》10月5日注意到,卡塔尔阿拉伯电视台播放一段视频,显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)高级官员哈利勒·哈亚在多哈遇袭后首次露面。报道称,以色列曾于9月9日对卡塔 ...[详细]
-
据《以色列时报》10月1日报道,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当天表示,以色列国防军已接近包围加沙城,当地居民有“最后机会”撤离。卡茨补充称,当地居民想要离开,需要通过以色列的检查站。据报道,此次撤离将加剧加沙城 ...[详细]
-
据路透社10月2日报道,研究人员重新仔细研究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“卡西尼”号飞船在2008年接近土星卫星土卫二飞行时获得的数据,发现更多证据表明,土卫二或许能够支持生命存在,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《自 ...[详细]